凝眉之枉
文/2018金融工程4班梁译匀
她一滴滴眼泪,一点点情血,最终换来的却只是阆苑仙葩与无瑕美玉的一场镜花水月,血泪全抛铸情声!
——引子
王国维曾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在百花斗艳的大观园里,有妖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独有黛玉能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
黛玉的身世非常令人同情,虽说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小的年纪竟在药罐中泡大,本来就娇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因是“独生女”,父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因母亲早亡,只身来到贾府,外祖母贾母格外疼爱她。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她特有的卓尔不群,以及对世俗不屑-顾的性格。黛玉做事处处小心,唯恐别人笑话她不懂规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孱弱的神经时刻在捍卫自己,这源于她自身的好强与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下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以至被人说成哭哭啼啼的,小家子气。
黛玉的吟诗作词的才气是毋庸置疑的。蒲玉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还是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气质。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祖护与欣赏。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之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礼教束缚的家庭和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厌恶。
黛玉的清纯幽然和不着一丝心机最令人敬佩。《西厢记》 ,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本禁书,特别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更是不能读,可林妹妹根本没想这么多,毫不避讳,她读《西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来读的,是欣赏其间的美。宝钗批评“林妹妹怎么读这样的书呢我告诉老太太去。”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宝姐姐呢?真的好吗?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在偷听别人说话被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走过来”,以此来诬陷黛玉,黛玉与宝钗的区别显而易见。
再说说宝玉和黛玉的木石之盟。两人一见如故,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抑郁不忿之意。惟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己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在这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社会,我赏的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我爱的是黛玉的纯洁盈澈、真情真意;叹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在那盛大繁华掩盖下的一慕慕悲剧,在那凄冷社会藏匿着的一曲曲悲歌,在那黑暗觉醒交织成的一缕缕悲情里林妹妹不是只会哭泣而一无是处的。相反,她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这礼教的束缚,极力挣脱封建的桎梏,在一片污浊的社会苍穹之下,仍然不改初心率真地在万事万物面前求“真我”,她以她弱不禁风的身躯展现了看似与她的外貌并不相符的桀骜不屈的坚强与“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独立,而上天给她的最大恩赐就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