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内的家乡
文/2018级金融学5班丁一诺
家乡总是亲切又有距离,亲切到你从那里落地,发芽,踩着那片泥土出发,而家乡之所以称之为家乡,也大多是因为我们早已走出了那片土地,与此同时,对于家乡的记忆也就随之停留在了数年前的某一天....
回想起儿时的家乡,清晨,阳光洒在青纱帐作底的麦田上,滚出了麦叶上的点点金珠:或许是隔壁李爷爷悄悄塞给我一块冰糖,我宝贝似的捧着,攥着,直到小小的冰糖在手中微微化开,偷偷舔一下手掌,捕捉最后的甜味:还有一座春秋时 期的古城墙,历史的风沙把它摧损成一个矮矮的土丘,在那上面是一群“美名其曰”考古的贪玩小孩,玩着,闹着;还有大院槐花树下跳房子的石子,小孩过家家的吵闹,以及每个人模糊但宽厚朴实的笑脸
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久久停驻,它是带着明媚的朝阳,或是温和的氛围,亦或是无尽的欢笑与轻松的乐趣,这层暖色调的滤镜使我对家乡久久不能忘怀。
后来,我从乡下搬到了都市,高楼的鳞次栉比,车辆的川流不息。让我对暖色调的家乡更是充满了无尽的不舍与怀念。很多年过去了,终于有了机会,可以回到家乡。我满心期待再次迎接那种美好,可是就如同老天给你开了个玩笑,似乎一切都不尽如人意。由童稚走向青年,由城市走回家乡。我依旧能看到落日与青纱帐,但也看到了浓烟滚滚的烟筒,它原来一直就在伫立那里?为什么我当时没注意?我依旧可以去和李爷爷聊天,可现在才从李爷爷沧桑的笑脸中看出孤寡老人生活的不易,我还可以看到那段古城墙,可是会不由自主地痛惜古城墙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逐渐风化坍塌,我还能去和儿时的玩伴话春秋,但也听到了他们有关学业,甚至家庭的烦恼……
我突然发现我看到了许多我从前无视的东西,它也许不像童年那样美好无暇,可它们其实一直都在那里,但是童年的无知与烂漫为这-切加了-层滤镜,在经过几年思念的打磨,它变得晶莹剔透,裏了一层温润的包浆, 夹杂着我对美好事物的眷恋。而年龄的增加使我将这层滤镜磨薄,直到现实将它们真正打破。现实的触角不断的试探着我们,让我们从滤镜中跳出,面对这个真实残酷而又美好的世界,我们应该像罗曼·罗兰那样勇敢:“世界上只有-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活着》中的福贵家破人亡后与黄牛相依为命,认真耕作,也许这就是经历了生活的磨难甚至折磨后应有的人生姿态。也许认清滤镜外的家乡,我们能做的不只是抱怨和失望,而是依旧怀揣对家乡的感情,去面对、接受与改变这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