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三全育人”纪实

发布时间:2020-11-13 21:54  点击:


“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简简单单八个字,却蕴涵了山东财经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昭示着山东财大人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知行合一的信念。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山东财经大学为社会培养出了数以百万的财经类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和学校学科建设的龙头专业,金融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徳育为先”,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培养了数万名卓越的金融人才。特别是实施名师育人工程以来,以“三全育人、培德铸魂”为理念,把为党育人、为囯育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涌现出贵州挂职第一书记姜海泉,青海支教奉献爱心的研究生王文浩,走进军营保家卫囯的徐天华等一批批优秀人才。

天朗气清风和畅,秋高云淡桂芬芳。清秋时节,2020级新生踏进山财大开启新的逐梦之旅,仿若感受到1958年金融系第一届学生踏着黄土道、穿着旧胶鞋,风尘仆仆奔赴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的情景。青春不曾逝去,稚嫩的肩膀也能扛起千钧。他们身上的火与热始终铸就一颗红心,在滋养和传承中,愈发热忱激荡。


(一)姜海泉:遥远的山寨,一生的牵挂

姜海泉,2003级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现在国家审计署企业审计一局工作。2016年到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排调镇甲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四年间,他为原本贫穷落后的山寨拔掉穷根,增产增收,使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熠熠生辉。他的扶贫故事也得到《焦点访谈》等媒体关注报道。


想当“逃兵”的第一书记

  20162月,姜海泉挂职担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甲石村第一书记。驻村之前,他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想去积累两年基层工作经历,对如何扶贫并没有太多思考。

  从北京飞到贵阳,再坐2小时汽车到达丹寨。第二天一早,从县里出发,先去镇上报到,再去村里,又是几个小时。当时刚下过雨,道路湿滑泥泞,车开到半途还抛锚了,同行人员只好一起推车前行。进入村里,满眼都是破旧歪斜的木板房,村委会在一栋废弃多年的小学教学楼里,四周杂草丛生。破门破窗的办公室、几张旧课桌、两台蒙尘的电脑、一台打印机就是村委会全部家当。

  宿舍安排在一间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一张木床和两条军被,窗户破损透风,屋里阴冷潮湿。旱厕在一个偏远角落,需要走过一条长满青苔的小路。洗澡更是不可能。支书拿起一个水瓢舀起一瓢水:“姜书记,渴了这有水!”走过去一看,桶里都是沉淀的渣土。

  更多的困难还在后面。第三天早上,前任驻村干部和他交接工作,带他走访农户,传统的苗族语言一句听不懂,丹寨方言也仅能听懂三分之一。姜海泉慢慢发现,寨子里基本只有老人、妇女、小孩,日常三餐就是米饭、酸汤煮青菜。经常跳闸断电,网络、4G信号更是奢望,每天微信签到必须跑到村委会对面的小山包上找信号。因为文件资料无法通过网络工具接收,每周例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镇上拷贝接收一周的工作安排。干群关系还比较紧张,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也不和谐。条件艰苦、生活不便、交流不畅,甚至连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姜海泉感到十分失落。

  为尽快融入村民,姜海泉开始走访。甲石村有7个寨子,分散在南北十几公里的山脊上,村民白天干活,他只能晚上打着手电去走访。听不懂村民说什么,就陪他们喝酒。苗族老乡热情好客,虽然没什么吃的,也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几碗自酿的米酒下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就拉近了,慢慢地发现了老乡们一些最真挚朴素的想法和诉求。



走村串寨

  老党员潘光林拉着姜海泉的手诉说四十年前去北京的经历,老兵杨光清给他展示一面墙的奖状,回乡创业的杨再荣向他讲述养猪致富梦……说到高兴处,姜海泉和他们一起开怀大笑;说到伤心处,也陪他们默默难过。那一刻,他真切感受到老乡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他的信任和期待。姜海泉为自己想当“逃兵”的念头感到脸红,决定留下来。



夜访在村复原老军人

  一个月后,同批挂职的第一书记们聚在遵义培训。谈笑间才发现,很多人有过想当“逃兵”的想法,但都坚持了下来。这就是激情的力量,一种难以言语的情怀。给他另外一种鼓励的是女儿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四岁的女儿看了村里幼儿园的照片,默默地把自己的玩具收拾了一箱子,让他送给村里的小朋友,并告诉他这叫分享。

说实话、办实事的第一书记

  既已下定决心,就要在这里扎根。姜海泉那时思考最多的就是怎么做一个村民满意的“第一书记”。现在总结起来,就是要说实话、办实事。

  刚驻村时的一次经历至今让姜海泉印象深刻。看到村民在田里劳作,他拿起手机一顿狂拍。旁边的小学生不无嫌弃地瞪了他一眼,对自己父亲说“爸,就来个只会拍照的……”小孩父亲拍了一下孩子,“你咋乱讲……”小孩挨了打,看他的眼神更是厌烦。姜海泉赶紧收起手机,感觉做了很大的错事。

  熟悉村情后姜海泉发现,村民与村干部、驻村干部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形式主义、摆“花架子”造成的,村民最反感不干实事、“假大空”、搞“摆拍”的干部。说实话、办实事,朴实的村民才会认可你。

  姜海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幼儿园。当时,村里幼儿园的条件很差,孩子们只能在透风漏雨的教室里上课、休息,两个板凳上铺张三合板就是床。姜海泉觉得改造幼儿园最急迫且最有意义,但没想到的是村民反对意见很大,认为幼儿园是村干部媳妇开办的,改造幼儿园就是向村干部输送利益。

  争议再大,也不能影响孩子。了解清楚幼儿园的兴办体制是官助民办,幼儿园占用的是废弃小学教学楼,产权并不归属个人,姜海泉和驻村工作队就去协调教育部门进行改造。三个月后,幼儿园改造完成,他们把幼儿园的办学方式和资产情况向村民进行了说明。村民看到这么好的幼儿园心气顺了,慢慢对驻村工作队多了理解与认可。



探访先心病术后儿童恢复情况


  姜海泉意识到,只有村民腰包鼓了,心气才会真正顺。姜海泉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奔走,争取多方支持,推动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产增收,使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全村七个小组全部贯通了硬化水泥路,群众出行、货物运输更加方便;在新修产业路的两侧建起了一个个大棚,大规模种植火龙果和食用菌;一座座荒山,被改造成茶园;幼儿园、卫生室、幸福院相继改造完成;重新铺设饮水管网,改造升级用电线路,校正、加固老旧住房;智能手机淘汰了老年机,村域广播代替了鸣锣喊寨,有线电视走进了家家户户,4G信号实现全覆盖……曾经近乎与世隔绝的山寨,现在也可以不出大山遍知天下事,致富带头人们正在用审计署援建的冷库,把优质山货通过冷链送往全国各地。



茶农在采茶

  理顺老百姓心气的另一件事,就是“村务公开”。在低保、贫困户的评选退出过程中,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等方式让村民参与监督,扭转了优亲厚友的风气,惩治了好吃懒做的恶习。对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懒汉、光棍,通过给他们在县城介绍工作帮他们自食其力、自谋生路,全村出名的“赖子”在万达小镇干起了停车收费员。

  村民腰包鼓了、心气顺了,重新建立了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党员、干部重新树起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社会风气更加和谐。

深受村民信任和拥护的第一书记

  2017年底,审计署组织新入职青年干部前往甲石村体验基层生活。村民在与青年干部的聊天中,了解到姜海泉驻村工作即将到期。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联名写了一封希望姜海泉继续留下的请愿书,请青年干部带回北京,恳求组织让姜书记留任一段时间。20194月,村民们又联名写了第二封请愿书寄到审计署,希望姜海泉再留任一年。村民李大春说:“看见姜书记的房间亮着灯,大伙儿心里就踏实。”

  “没想到,确实没想到。电视剧中才会有的情节,没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姜海泉表示,“这是对审计署帮扶工作的认可。要把工作做好,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与村干共商产业发展

  四年下来,姜海泉皮肤变得黝黑,俨然是一个地道的甲石村人。他很少向人提及这些年的辛苦与付出,他说得更多的,是对所有帮助过甲石村的热心人士的感谢。不管面对任何人,姜海泉总是一脸的微笑。当别人夸奖他时,他总是很谦虚地说,“我啥都没有做”。姜海泉总说,自己干的都是些很基础的工作,既然到了村里,就要为村里做点什么,不然后面的同志就没法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也说,和他一起驻村的基层审计人有病倒在一线的,有在下村路上出车祸滚下悬崖的,与他们相比,他是很幸运的。


(二)王文浩:高原之上挥洒青春力量

  王文浩,金融学院2017级金融专硕研究生,现任山东财经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从2019年到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支教至今,他秉持初心,为当地的孩子们授课,让他们多一些知识,多一种未来可能,多一点人生梦想。2020年,他荣获“山东省青年五四标兵”荣誉称号。

支教人的初心和使命

  读研期间,作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王文浩,能力突出。本该如期毕业的他其实拥有很多就业机会。学的是热门的金融专业,还获评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这样优秀的研究生想在大城市找份好工作真的不难。可就在他信心满满要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时候,一个突然的喜讯让他改变了选择。

  得知团中央要组建中国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山东财经大学获得了组建第一届研支团的资格。王文浩毅然决定报名去支教,“我想去西部,去基层,去圆梦。”“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王文浩坚定地说。

  201981日,经历了24小时的火车和4个小时大巴的长途跋涉,王文浩抵达了海拔约3000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

  巍峨的山峰,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河流,让初次来到高原的他是那么地欣喜,但接下来吃不惯的食物,稀薄的空气,条件的艰苦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灰色。夏天用凉水擦一擦身子,冬天洗澡要坐公交车去县里的地下淋浴室,吃辣胃疼的他开始慢慢接受这里的无辣不欢,只为了心中那奉献社会、志愿服务的信念。

  两个月后,王文浩在给学校师生的来信汇报中表示,自己将始终牢记号召,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牢记支教扶贫、实践育人的理念及使命担当,坚定地站在三尺讲台,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志向、追逐梦想,扎扎实实做好支教扶贫、智志双扶。

三尺讲台,弘扬志愿精神

  门源县第三初级中学,是王文浩的支教中学。按照学校安排,他被分配到七年级政治教学组,同时兼任校团委老师。

  对于初任教师的他,教学有难度,每天晚上都要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进行推敲练习,对于学生容易有疑问的地方,反复琢磨,做到有问必答,胸有成竹。除了担任七年级政治老师以外,王文浩还担任过七年级语文、体育,八年级语文、政治课的代课老师,哪里缺老师,他就去哪里。

  备课、教课、批改作业还有团委工作,面对如此的工作强度,王文浩一直面带微笑,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工作态度。只要教务处把安排不开的教学任务给了王文浩,他都能圆满完成,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得到了支教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深冬的门源,寒风凛冽,每天都处于零下状态,当时担任体育代课老师的他,每天三到四节体育课一直坚持在室外上课,只为了让天天盼望在室外上课的学生们不失望。一直自认为可以战胜寒冷的他,在连续上了一周的体育课后,还是没能抵御住高原的寒冷天气,发烧、呕吐、肺炎,加上前几日感冒未愈,这些病症全光顾了他。吃药、输液,休息了半天后,王文浩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王文浩与学生们在一起


热心公益,彰显党员本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信念。在校期间,王文浩曾担任研究生第五党支部书记,2018年带领支部曾入围全国“百强党支部”评选。他一直热心公益,积极传递志愿者精神。抵达支教地门源县后,王文浩同县团委一起来到泉口镇西河坝村,开展“情暖童心,七彩假期”主题活动,为每位儿童分发爱心图书,教给他们安全防护知识,带领他们开展科技课堂,让他们领略科技的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假期增添乐趣和色彩。



王文浩教孩子拼图

  为喜迎国庆,王文浩与研支团成员还开展了七彩假期第一课:带领学生们画国旗党旗、唱国歌、拼地图,观看《祖国妈妈,我爱你》,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爱党爱国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神贯注,炯炯有神,学生们有着一颗向往世界的心。“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三尺讲台是我的舞台。我要用我的所见所闻所学为西部孩子打开认识外面世界的窗户,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站在讲台,滔滔不绝,我想把所有知识传授给他们。”王文浩说,来到学校第一个月,他就收到了来自曾游学山财大的学生阿文彬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志愿者到来的喜悦,也提到了他语文学习的困难。为了能帮助他学习,达到去山东读高中的要求,王文浩主动联系了山东家乡的初中,为他寻找了语文等各种学习资料,一起为阿文彬梳理知识框架、常考题型解析,并将病句修改课程做成了PPT供他学习,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实现梦想。工作当中,王文浩得知该校虽是县城走读学校,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家庭十分贫困。王文浩向母校金融学院汇报了支教学校情况,学院得知后,立即号召师生发起暖冬助学活动,为支教学校送去棉衣23件、笔记本115本,在寒冷的冬天带给他们一丝丝温暖。



每周天下午给游学山财大的学子王联凯辅导物理


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追求

  在志愿服务中,他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品格,收获着自身的成长。疫情期间,王文浩在老家无法回到支教地,但是他志愿服务的脚步却未曾停下。在得知小区防控值勤人员没有袖标时,他第一时间联系到外地商户,为小区捐赠了值勤袖标,并积极加入到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中去,为小区定时喷洒消毒液,协助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王文浩说,中国已昂首步入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也进入了新时期,研支团更应凝聚西部志愿者和研支团的集体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引入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校地共建,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参与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去,努力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锤炼自身品德修为,担当起时代责任。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选择了研支团,选择了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王文浩坚定地说,他要以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续写新时代雷锋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有时也会累,但我不后悔,基层是我兴趣和理想所在。”王文浩说,心向往之,必能至之,为理想歌唱,必能收获真诚的回响。

  

(三)徐天华:无悔从军路 退伍不褪色

  徐天华,中共预备党员。2015年考入我校金融学院,曾任2015级金融学4班班长,2017年参军入伍,2019年退役复学,现为金融学院2017级金融学专业学生。2019年荣获山东省省级优秀学生。

  “去当兵,去最艰苦的地方!”

  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徐天华就把“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爱国奉献、自强不息”作为精神追求,这种精神逐渐深入他的思想,植入他的血脉,成为他人生路途的灯塔航标和精神支柱。

  20175月,当征兵的号角在校园内吹响时,他第一时间联系学院老师询问相关事宜。在了解到可以自愿申请去祖国的边疆地区服役,经过短暂的思量后,他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需要的只是开始。体检、政审、面试……环环相扣,他都高度重视,做好充分准备。他如愿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踏上了开往祖国西部的列车,开启了保家卫国的新征程。

  “去当兵,去最艰苦的地方!”比起校园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军营里的日子就单调艰苦得多,工作、训练、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日复一日……徐天华坦言,军营是个磨炼人精神、锻炼人体魄的地方,在从一名地方青年大学生向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转变的过程中,面对着高寒缺氧的艰苦环境,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以及日渐增长的思乡之情,他有过身体上的不适,也有过心理上的难过,但他从未动过放弃的念头。因为他有互相信任支持的战友,有严厉但热心的领导,有来自母校千里之外的慰问,有来自亲朋好友的支持……他坚持了下来。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他先后任职步枪手、文书、军械器材员等,积极组织参与党团文体活动,获评优秀新兵、优秀义务兵,多次受到嘉奖和肯定,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

  “退伍不褪色,就是退伍军人的誓言!”

  20199月,徐天华退役复学,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两年的军旅生活让他挖掘出了自己的潜力。“退伍不褪色,就是退伍军人的誓言!”如今,徐天华把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带到学习工作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的优秀品质,为学院建设及国防教育开展尽心尽力。

  返校不久,徐天华便担任起2019年新生军训教官。他认真组训,科学施训,所带领的擒敌拳方队表现优异,本人获评 “优秀军训教官”。此外,他还积极投入到地方国防教育中,配合地方武装部对2020年新兵进行役前集训,帮助新兵提前了解军营生活,做好适应性军事训练。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徐天华也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踏实工作,乐于助人,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我是党员,我不怕!”

  “我是党员,我不怕!”在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时,他坚定地说。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迫使人们不得不居家隔离,他主动联系其所在地相关单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风雨无阻,任劳任怨。他还通过微信群分享、宣传单页发放等方式,介绍科学防疫知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情怀与担当。

  心有所向,前路坦荡荡。日常忙碌的工作让徐天华感到充实,但紧张的生活并没有耽误他的学业。他十分注重自己的时间管理,懂得分清事情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学习时专心致志,全情投入,他充分利用时间,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学期平均学分93.2,目前正在积极备战考研复习。他坚信,只要奔跑的脚步不停歇,哪怕前路崎岖漫长,也终会到达远方。

  “服役以前,尽管自己常说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但却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和其中饱含的期望,经过部队的培养和锻炼,更深切地体会到如今的和平安宁有多么不易,更引领我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徐天华动情地说,在他服役的西藏地区,高寒缺氧,条件艰苦,但那里一样有咱们山东财经大学自愿报名前往的女兵和西部志愿者,他们说,“这里离家很远,但离太阳很近。”

 姜海泉、王文浩、徐天华是金融学院三位优秀学生,但也是普通学生。他们成长在学院发展的不同时期,受益于学院不同的教育环境,但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子相同的干劲儿。这股劲萦绕着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这股劲饱含了他们艰苦奋斗不服输的坚韧;这股劲里最硬核的是一颗红心永向党、不负韶华的青春之歌,久久回响。



  (通讯员:邵珠建 宿文娜)


上一条:我院学子创业项目参加国创计划年会交流展示 下一条:“卓越金融”专访∣想成为选调生?优秀学姐来助你一臂之力

关闭

  • 金融研会公众号

  • 山财大金融学团在线公众号

  • 山财大金融学团官方抖音

联系电话:0531-88525925

Email:sanquanyuren@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40号山东财经大学
邮编:250002

Copyright © 2020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